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祝敏 通讯员李文恋报道 正月十五舞龙灯,家家户户闹元宵。每到元宵佳节,石鼓区角山镇旭东村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周,花样闹元宵,人们舞起“长龙”,敲锣打鼓,欢呼雀跃载歌载舞,为全村村民送上新年祝福和金龙祥瑞。
一大早,村民们开始在旭东村活动中心门口摆上鸡肉鱼等三牲祭品,引燃蜡烛、点上檀香,面向两对祥狮、一对金龙三鞠躬。
旭东村党总支副书记肖德保告诉记者:“三牲祭品是农村舞龙灯的时候一个隆重的启动仪式,敬天地接财神,保佑我们村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他的意义就是用鸡肉鱼三牲敬天地之神。”
随着朝天号角吹响,吉祥号子响彻云霄,威望高的老人会高举舞龙专用指挥灯笼——“出断”,手持“断书”供上新春祝福话、祭出吉祥语,为全村20个村民小组、400余户村民送上平安、丰收、吉祥和幸福。
舞龙队员身着舞龙服,手擎十多米长的巨龙,在锣鼓声中时而腾空而起,时而盘旋游走,穿村绕庄而行,所过之处挤满了前来观看的村民,爆发出阵阵喝彩声,热闹非凡。而村民们则兴致高涨,纷纷打开大门,迎接舞龙队的到来。一群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不甘清闲,舞起将要失传的龙灯,在一无资金、二无道具的条件下,硬是将自己村里的龙灯文化从田间村头舞上了元宵大舞台。
年味儿是热闹非凡的烟火味儿,也是传承不息的文化味儿。舞龙灯闹元宵,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体现了该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还是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传承。通过舞龙灯活动给每个家庭带去欢乐和幸福,带去吉祥和平安。走得再远,也要赶赴一年一度的团圆;平日再忙,春节一定要抽出时间走亲访友;过年迎元宵舞龙灯是有关春节的仪式感,也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精神依归。
舞龙闹元宵是石鼓区角山镇人民的传统习俗,相传起源于明朝末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角山群众都会自发组建舞龙舞狮,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据了解,角山镇舞龙灯闹元宵民俗文化周活动从正月十一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舞起千米长的夜龙灯,点亮万家灯火、共襄团圆盛举之时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