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邵俊杰 通讯员尹朝辉报道 为确保灌溉用水需求,狠抓蓄水引水入库工作,为保障衡南县东乡片8个乡镇春耕灌溉用水,2022年龙溪桥水库水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秉承“不浪费一滴水,不干死一块田”原则,科学调水保灌溉。
旱情就是命令,面对持续时间长的旱情,龙溪桥水库全体干部职工齐上阵,水库管理所制定了一整套的“远近轮灌,科学调度,节水灌溉”实施措施。7月5日开闸放水,总干渠保持在2.1米以上水位运行,流量达7.0m3/s,通过新建的流量监测计量系统,综合数据加旱情情况分析,科学调度,合理配水,实行晨茶、晨咸两干渠每10天一轮灌,花洪支渠等9条大支渠轮灌方式,把水源送到晨咸干渠尾灌区洪山镇小山村。“龙溪桥水库给我们送来了生命之水,救命之水,我家今年没有干死一蔸禾。”当地老百姓陈庾国赞道。
在罕见的夏秋连旱情况下,保障灌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龙溪桥水库于10月20日清晨再次开闸放水,是本年度第三次开闸放水抗旱,目之所及,总干渠内碧浪滚滚、水势滔滔,在阳光的映射下波光粼粼,这条润泽生命的水脉,所到之处田野丰收,百姓俱欢颜。
龙溪桥水库在年初就组织全所干部职工沿渠进行全面检查,对引水渠8.6公里进行全面清淤、除草,完成土方清淤量近8000立方米。4月汛期开始前就成立防汛专班,落实24小时值班制,科学调控蓄水量。开闸前水库库容达3356万m3,比2021年同期增加蓄水量1089万m3。为确保总干渠、仁茶干渠、仁咸干渠在抗旱期间能够满载运行,全所干部职工上下齐心合力投入抗旱前的准备工作,对总干渠、仁茶干渠、仁咸干渠93公里渠道进行全面杀草、杀柴、清淤,土方转运达1万方。特别是今年5月30日、6月5日两次特大暴雨,对龙溪桥灌区渠系造成13处塌方、决堤,整个灌区水系处于瘫痪。管理所从6月7日至7月2日开展近25天紧急抢险维修,对灌区13处水毁工程进行全面修复、加固处理,共完成浆砌石500余方,渠道防渗砼量达380m3,挖机土方作业1万m3。
“我们一直把抗旱灌溉作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细化工作措施,组织技术力量到一线,服务到田间地头,帮助灌区群众解决抗旱灌溉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科学合理搞好水资源和水量调配,不断提高抗旱能力。”龙溪桥水库管理所负责人刘群林说。
龙溪桥水库担负灌溉衡南县东乡片花桥、铁丝塘、洪山、冠市、相市、茶市、泉溪、咸塘8个乡镇117个村9.04万亩农田灌溉之重任,灌区渠系有总干渠、晨茶干渠、晨咸干渠、副坝干渠共计120多公里。目前该灌区内有冬季作物10000余亩,库区抓住有利时机,做到应灌尽灌,确保作物安全越冬和灌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灌区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