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中国古文献史料方面的“四大发现”。今天(15日),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图书馆联合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举行了开幕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这块龟腹甲残片甲骨上,这个“兔”字以象形的方式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展现了出来,生动传神。而这块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有218字的甲骨,是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内容是向殷先公和山神祭祀。各种甲骨实物,以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展示了中国汉字的起源,在“殷墟甲骨”专题展厅,设置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区域,让观众结合声光电效果直观地感受、体验来自远古的文化记忆。
在“明清档案”档案专题展厅,共展出展品69种123件,从政令文书、古代舆图、宫廷生活、史册典籍等均在其中。包括用以盛装皇帝圣训、实录等珍贵典籍的清代金匮;现存清代唯一一件完整的秘密立储匣——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清光绪时期的科举考试文科大金榜(仿制品)等等。而这些“红绿膳牌”,则是皇帝用膳期间臣子觐见时所呈递的牌子,按照官员的身份和品级,分别用呈交红色膳牌或绿色膳牌申请觐见。“明清内阁档案”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数量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多方位记载了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史。
敦煌遗书指1900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发现的4世纪至11世纪多种文字的写本和少量印本、拓本文献。“居延汉简”是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是迄今为止“四大发现”主题相关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展览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让读者徜徉典册之间,探寻中华文脉。
(总台央视记者 于茜 董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