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海网>互联网 > 正文
世界播报:“江南第一大佛”修缮进入罩金阶段 石弥勒像有望4月面世
2023-02-19 13:3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bj06


(资料图片)

中新网绍兴2月19日电(记者 项菁)自2021年4月起,素有“江南第一大佛”之称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浙江绍兴新昌大佛寺石弥勒像,迎30年来首次大修。经过1年多的修缮,目前已进入罩金阶段,有望于今年4月向公众开放。

石弥勒像位于“千年古刹”新昌大佛寺,于公元516年建成,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眼下,石弥勒佛像完成修复、清理、贴金等过程,步入罩金阶段。修缮工程负责人丁建平告诉记者,“罩金层能对金箔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生漆特有的透色也符合大佛之前的色泽。”

记者了解到,石弥勒像上一次修缮是在1991年。由于石弥勒像依山而建,洞窟内环境比较潮湿,佛像身上容易产生冷凝水,水和灰尘结合后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腐蚀。

30年过去,石弥勒像身上留下了不少“岁月的痕迹”,比如肩部和手臂出现多处裂缝、底部积水,局部表面起皮、空鼓、剥落,修缮工程刻不容缓。

据悉,2019年当地政府携手设计单位着手编制修缮方案,2021年1月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该方案。经过前期勘探、表面清理、搭架等步骤后,整个修缮工程便从修复石弥勒像的发髻开始。

无疑,“大修”遇到不少难题,尤其是对温度和湿度的把控。

“用生漆修复佛像表层时,传统生漆工艺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而佛像高达16.05米,所处洞窟上下温差较大。”丁建平坦言,特别是冬天气温低,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和修缮质量,施工方采用了分层加温方式,以控制整体温度和湿度。

丁建平受访时还提及,“文物安全第一”始终是修缮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修缮工作严格按照国保文物修缮要求进行,对损坏、开裂处均采用原工艺和原材料进行修复。”(完)

相关阅读
分享到: